介入放射學發展的關鍵是加強臨床處理能力
程永德 南京軍區介入放射中心
介入放射學是從seldinger技術上發展起來的,六十年代由Margulis首發提出lnterventional Radiology這一概念。以后這一技術發展很快,傳入我國后被正式翻譯成“介入放射學”。近二十年來,介入放射學在我國發展也是很快的,大有與內、外科并列的第三大學科之勢。但是,在轟轟烈烈的發展過程中,也顯露出一些問題,一些不足,特別是放射科醫師感到有一種危機感。在與臨床各科的競爭中,大有被臨床科室所蠶食之勢。有人就怪罪“介入放射學”命名不妥,不易被病人所理解,所接受。有人干脆提出介入技術培養臨床科醫師,走閉關自守的道路,以保住這塊領地。其實,保是保不住的,只能因勢利導才能與時俱進。
介入放射學要繼續發展,必須要加強臨床處理能力,要靠自己看門診收病人,靠其它臨床科室轉病人是被動的,是難以發展的。病人的術前準備、術中治療、術后處理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,要增進臨床經驗就要開設正規的介入病房。不能光注重介入手術操作,一定要重視圍手術期處理,否則只是一個導管匠。事實證明,臨床科室一旦掌握了介入技術,發展就很快,就是因為臨床醫師具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,能及時處理意外事件。例如:心臟介入幾乎已全部由心內科醫師操作。同樣,凡是開設介入專科門診,介入病房的放射科,介入就發展,就興旺,反之則步履艱難,靠臨術科幫忙,沒有主動權。
介入放射學要發展,關鍵是介入醫師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,注重圍手術期處理,要開設介入專科門診,專科病房,甚至支持其單獨成立介入科,不要硬把介入關在放射學大門內。事實上,介入性治療與影像學診斷有較大差距,應該改變觀念,創建適應介入放射學發展規律的新穎的科室及人才培養制度。 【關鍵詞】 介入放射學 繼續 發展 臨床處理 |